GROUP NEWS

新闻速递

 

以高标准农田碳汇预期收益作质押 集团助力全国首批绿色普惠农业碳汇贷落地盐城

发布时间: 2024-08-13

浏览数: 161

8月13日,全国首批绿色普惠农业碳汇贷在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集中授信签约,盐城农商行、南京银行盐城分行、光大银行盐城分行将联合向黄尖镇发放农业碳汇贷款1160万元。

“绿色+普惠”金融益于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对乡村资源的引导、配置和优化作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让绿色更普惠、让普惠更绿色。绿色普惠金融并非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实现‘1+1>2’的发展成效,最终服务于全社会‘碳中和’任务的落实。”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市分行副行长张伟说。

黄尖镇所属农田毗邻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紧邻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每年秋收时,镇集体还会为前来越冬的丹顶鹤留食于田。2022年,黄尖镇已拥有高标准农田3万亩,去年新增1.5万亩,今年正规划新建2.5万亩。成片的农田拥有丰富的碳汇价值,为此次农业碳汇贷落地提供了可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盐城市亭湖区和黄海金控集团开展合作,由集团所属黄海湿地研究院公司对黄尖镇所属10个自然村集体开展农业碳汇评估,从基线2022年6月起,按10年计入期评估二氧化碳减排当量,整体碳汇价值1400万元,为项目贷款提供增信依据。

此次以黄尖镇现有高标准农田碳汇预期收益为质押,盐城农商行等银行联合向黄尖镇鹤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瑞鹤公司、金滩海涂开发公司发放短期流动贷1160万元,用于支持村集体、乡镇企业发展,这是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农业碳汇”模式下融合发展的创新试点,让农业碳汇价值转化有了实践路径。

全国首批“绿色普惠农业碳汇贷”是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市分行推动绿色普惠融合的有益尝试,有助于增加绿色金融有效供给。张伟说。“我们做过湿地碳汇贷、海洋碳汇贷、林业碳汇贷等创新产品,这次农业碳汇贷的是与农业生产,以及农业高标准农田等要素结合起来,将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汇充分利用,作为增信手段来支持农业发展,这对于第一产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自2022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市分行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推动构建“黄海湿地生态资产运营中心”。在人民银行盐城分行支持下,集团所属湿地研究院公司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先后推出湿地碳汇、海洋碳汇、林业碳汇等碳汇信贷产品。

亭湖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郁荣表示,作为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亭湖区将持续支持各类绿色金融创新试点的探索和实践。“通过这批农业碳汇贷款,黄尖镇将持续开展生态修复、绿色人居环境的整治,支持打造鸟类友好的农业生境,发挥世界遗产品牌优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推动农旅产业融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黄尖镇党委书记于丝浓说。

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市分行副行长张伟,亭湖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郁荣,黄海金控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卫霞,以及盐城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许闯,中国光大银行盐城分行行长吴思源,南京银行盐城分行副行长徐华,亭湖区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海军等出席集中授信仪式

知识链接:

农业碳汇贷是一种创新的信贷产品,它主要为从事农业种植或者管理的经营主体设计。具体来说,碳汇贷以高标准农田预计可实现的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这种贷款方式将绿色资源要素引入传统信贷体系,使得减碳排放收益能够作为现金资产进行利用,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绿色发展,促进碳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拥有丰富农业资源,但缺乏传统抵押品的经营主体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