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全球滨海论坛期间,集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等单位联合编制的《商业银行海上风电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为金融机构在生物多样性敏感区域开展海上风电投资提供了可操作的风险管理工具。
《指南》的出台,充分响应了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讲话精神,为绿色金融支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该《指南》发布,既聚焦生物多样性金融这一前沿领域,探索生态保护与金融创新融合的新模式,为盐城滨海生态保护项目提供多元化融资思路;又紧扣蓝色经济发展方向,将盐城的滨海生态优势与新能源产业优势相结合,搭建起金融机构、科研高校、国际组织与风电企业的跨界交流合作平台。
《指南》直指行业痛点,在生物多样性资源禀赋丰富且脆弱地区,金融机构支持产业投资时,常因缺乏对生物多样性风险的深入理解和专业应对,导致生物多样性损害,带来不可挽回的自然生态损坏,让银行陷入纠纷诉讼,对银行投资汇报、企业价值品牌形象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
盐城被誉为中国海上风电第一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吸引了众多海上风电的投资建设,同时盐城也因为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区域。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与“中国海上风电之都”,盐城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占全球8%、全国15%,拥有承载全中国近三分之一鸟类的黄海湿地,是平衡清洁能源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试点区域。面对清洁能源转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发展的重要议题,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市分行、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盐城市金融业联合会、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美国)北京代表处、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等对《指南》编制提供了支持,以期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评估管理工具包和专业缓解措施。
据悉,《指南》研发历经两年的研究和打磨。集团联合人民大学蓝虹教授团队,基于浙江金融学会团标《银行业生物多样性金融风险管理指南(T/ZJFS 014—2024)》开展针对性研究,先后组织多次线上线下研讨会,广泛吸纳金融监管部门、银行业、风电企业、社会组织及候鸟研究领域相关专家意见。
《指南》创新构建了涵盖选址、设计、建设、运营与退役阶段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要求银行将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纳入尽职调查全流程、贯穿信贷管理各环节,形成项目全生命周期防护网。通过精准识别生物多样性风险级别,配套制定风险审核清单与管理方法明细,《指南》在显著提升实操性的同时,实现了银行管理成本的大幅降低。
研讨会现场,中国银行盐城分行、江苏银行盐城分行依据《指南》,分别对三峡新能源盐城大丰公司、国信新丰海上风力发电公司两家风电企业完成授信,标志着该指南正式落地应用。
下一步,编制团队将推动《指南》申报成为行业标准及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国际标准,配套搭建银行业生物多样性风险大数据分析系统,并在江苏银行体系先行试点,助力“一带一路”沿线海上风电项目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